焦耳加热装置_固定床反应器_原位红外电化学ATR系统_原位红外漫反射系统_原位拉曼反应池_原位XRD反应池_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

应用成果

专业科学仪器及设备制造商

应用成果

等离子体原位红外Angew,中国石油大学吴文婷/吴明铂团队,等离子体-热催化串联系统实现甲烷一步高效制乙酸!

发布日期:2025-04-10 阅读量:24


图片1.png 

DOI:10.1002/anie.202502822

 

全文速览
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吴文婷/吴明铂团队在《Angewandte Chemie》发表重要研究,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等离子体-热催化串联系统,首次实现从甲烷和氧气直接高效合成高浓度乙酸(1.3 mol/L)。该系统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器设计,结合疏水性ReRh/ZSM-5-S催化剂,突破了传统方法中甲烷C-H键活化与C-C耦合的动力学限制,乙酸产率较现有技术提升三个数量级,达到工业化初步标准。

 

背景介绍

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,其高效转化一直是能源化学领域的重大挑战。传统乙酸生产依赖多步骤的煤基路线,需经过合成气制备、甲醇合成、甲醇羰基化等复杂流程,能耗高且污染严重。近年来虽有直接甲烷羰基化新路径,但产物浓度低(0.1-10 mmol/L),难以满足工业需求。

核心问题:

(1)甲烷C-H键活化需高温高压,能耗高

(2)传统单催化系统难以兼顾高活性和C-C耦合选择性

(3)副产物水(H₂O)毒化催化剂活性位

本研究通过等离子体活化+热催化串联的创新设计,成功实现甲烷“一步法”制乙酸,为天然气高值化利用开辟新途径。

 

本文亮点

1、超高性能指标

(1)在自制反应器中优化等离子体过程,甲烷转化率68.0%,甲醇浓度5.2 mol/L(等离子体步骤);

(2)制备疏水性ReRh/ZSM-5-S催化剂,减少副产物影响,乙酸选择性52.0%,浓度1.3 mol/L(热催化步骤),较传统方法提升1000倍。

2、原创反应器设计

(1)自研介质阻挡放电(DBD)等离子体反应器,优化放电参数(10 cm长度/20 W功率);

(2)确立“等离子体前置+热催化后置”的最优空间构型;

3、疏水催化剂突破

(1)硬脂酸修饰的ReRh/ZSM-5-S催化剂,接触角达120.4°;

(2)有效抑制H₂O吸附,100小时稳定性无衰减。

4、机理深度解析

(1)等离子体产生关键•CH₃和•OH自由基(OES/EPR验证);

(2)Re-Rh协同位点实现甲醇活化与CO插入(原位DRIFTS证实)。

 

图文解析

图片2.png 

图1:三种乙酸合成路径对比

传统路径如图(a)所示,需3步反应,依赖化石原料与Rh催化剂;新兴路径如图(b)所示,直接甲烷羰基化,但浓度仅毫摩尔级;(c)图展示了本工作的路径,等离子体活化甲烷→甲醇/CO,热催化直接羰基化,无需中间分离。核心突破在于等离子体活化与热催化无缝衔接,省去中间分离步骤。

 

 图片3.png 

图2:等离子体反应优化

CH4/O2比例对反应影响重大,(a-c) 转化数据图显示CH₄/O₂=3/1时最佳(转化率68.0%,CO选择性56.9%);采用CH4/O2=15mL/5mL、总流速20mL/min评估串联反应系统(图S5)。在最佳条件下(放电长度10cm、功率20W、频率10000Hz、CH4/O2比15mL/5mL,图S6-7),CH4转化率达68.0%,甲醇浓度5.2mol/L,CO选择性91%。(d) 图显示,性能超越已报道的金钯催化剂体系。

 图片4.png 

图3:ReRh/ZSM-5催化剂表征

(a-b)图HAADF-STEM/EDS表征证实了原子级分散Re-Rh双金属位点;(c-d)的XRD/UV-vis图显示载体结构完整,并无金属团簇;(e-h)的XPS揭示Re→Rh电子转移(Re⁴⁺→Re⁶⁺,Rh价态降低)。

 图片5.png 

图4:电子结构与疏水改性

(a-d)的XANES/EXAFS图证实[O₂-Re-μO₂-Rh-O₃]活性中心;(e)图CO-DRIFTS结果显示Rh(CO)₂羰基物种(2108/2039 cm⁻¹),有原子分散的Rh原子存在;(f-h)水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,硬脂酸修饰后接触角从12.1°升至120.4°,硬脂酸改性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疏水性。

 图片6.png

图5:串联催化性能

研究发现甲醇和CO是等离子体反应主要产物,如图(a)所示,将等离子体催化与热催化串联可促进C2产品生成,Configuration III构型乙酸选择性52%(较构型I提升73%);图(b-c)显示疏水改性使液相乙酸选择性提升18%;

(d)图显示0.5 g催化剂负载量时达最佳质量传递(床层厚度12 mm);(e)图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,催化剂100小时稳定性无衰减;(f)图对比显示,乙酸浓度为1.3 mol/L,达工业初步标准。

 图片7.png 

图6:等离子体机理

(a)图的OES检测到CH(431 nm)、O(777 nm)等活性物种;同时EPR捕获•CH₃和•OH自由基(如图b所示);(c-d)的原位DRIFTS追踪遵循特定的路径;(e)图提出CH₄→•CH₃→CH₃OH→CO反应网络,证实CO和乙酸生成。

 图片8.png 

图7:热催化机理

DFT计算(图a)显示H₂O吸附能(-1.42 eV)远高于CH₃OH,表明H2O强吸附抑制甲醇吸附。图(b)的原位拉曼光谱证实ReRh/ZSM-5表面形成Re-OH阻碍甲醇吸附;(c-d)图显示原位DRIFTS捕捉到[HRh(CO)₂]关键中间体,说明Re位点活化甲醇,ReRh双金属位点有效活化甲醇和CO,实现乙酸生成;(e)图展示了Re活化CH₃OH,Rh促进CO插入的协同机制。

 

总结展望

这项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,解决了甲烷直接制乙酸的三大难题:

(1)能量瓶颈:等离子体在常温常压下实现C-H键活化;

(2)选择性控制:空间构型优化抑制副反应;

(3)稳定性挑战:疏水改性保护活性位。

未来方向:

(1)放大反应器规模,推进工业化示范;

(2)拓展至其他C₂含氧化合物(如乙醇、乙醛)合成;

(3)结合可再生能源驱动等离子体,实现碳中和生产。

 

通讯作者

吴文婷,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,泰山学者青年专家。聚焦活性氧定向转化与利用,强化了光催化氧化和甲烷转化过程。基于H2O2和O2定向转化,从分子层面发展了光催化剂逐级构建-调控-性能分析方法。揭示H2O2定向转化过程中金属中心电子自旋态催化分解H2O2机制,阐明不同金属物种对H2O2转化路径的决定作用,为低品质天然气和散放甲烷气等难处理温室气体的液化提供借鉴,为酸性条件下低浓度H2O2分解提供技术支撑,填补国内空白。构建O2定向转化过程中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路径,为直接利用空气选择性氧化制备精细化学品奠定基础。主持国家基金等项目10余项,授权发明专利8项,省部级奖励3项,已在Angew. Chem. Int. Ed., ACS Catalysi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。

 

吴明铂,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教授,博士生导师,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。中组部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,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质油碳质化高附加值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。主要从事重质油高附加值利用和新型碳材料研发,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,在重质油基碳材料的构筑和功能化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,拥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法,获授权国家专利50余项,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。出版学术专著2部,已在Nat. Commun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ACS Nano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。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水质净化/污水处理、储能等领域,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。


本文使用的等离子体原位漫反射池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,感谢老师支持和认可!

图片9.png 

 

漫反射.jpg

上一篇新闻

下一篇新闻

搜索